大英博物馆算是伦敦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了,而最有意思的博物馆则非
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Albert Museum ,或简称“V&A博物馆”)莫属。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博览会,其中的一部分盈余被用来建立了一座The Museum of Manufactures(工艺品博物馆)。1899年这家博物馆被改名叫做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以此记念victoria维多利亚女王和她去世的丈夫Albert艾伯特。
和大英博物馆一样,这也是一个非常耗时间的博物馆。每看一个馆都会有新的惊喜,里面的东西似乎总也看不完。但不同于大英博物馆的包罗万象钜细靡遗,V&A博物馆更侧重艺术和设计方面的展品。里面的藏品不一定要多古老多有历史,但要足够有艺术价值或者贴近生活。其中不仅有做工考究的皇家用品,令人惊叹的大师作品,技艺精湛的民间手工艺品,还有贴近生活的古代日常用品……又加上有很多有趣味的讲解和互动性的项目(比如Hands-on discovery areas)很好玩,参观起来其实是很乐的。其中,首饰馆、银制品馆、拉斐尔馆、不列颠美术馆(British galleries)都是V&A博物馆中比较有意思的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列颠美术馆中有一个展厅的主题是“英国18世纪的中国风”,展厅中的全套展品都是从位于Badminton(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个公爵庄园的名字,英语中的“羽毛球”就是由此而得名的)的一个卧室中搬来的,并且按照原样布置在博物馆里,很有意思。除了一幅从广东进口的昂贵壁画,其他全部都是在英国本土设计制造的。这些“山寨”家具、瓷器的价格大大低于当时地道的Made in China,外观也和真正的“中国风”有显而易见的差别。可能现在在国内常常见到一些所谓的“欧式家具”“地中海风”之类的,也许也并没那么纯粹。另外,“中世纪&文艺复兴馆”也是比较震撼的馆,那里密密麻麻的铺满了1350-1600年左右从各地运来的巨大柱型雕塑、棺材板、石门等等很惊人的实物,多到地板上再也摆不下多一件。身处其中甚至会有拥挤的感觉。展馆中央伫立有两根粗大的超高石柱,这两根本是连在一起的一根,大概是为了方便运输或者没有足够高的展馆可以摆放,只好被断成三层楼高的两根,粗到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上面还雕刻着难以计数的人物,画面栩栩如生,螺般盘曲而上,非常壮观。如今,我们从国内飞到这里尚且需要十个小时。很难想象,在交通还尚未像现在这么发达的几十年几百年之前,那些巨大的石门、石柱、石棺是怎样飘洋过来来到这里。
除了里面琳琅满目的展品,博物馆本身也像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这座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典雅却亲切。博物馆的中央是美丽的约翰马德伊斯基花园,花园的正中央是被草坪围绕的喷泉和小水池,草坪上有游人或躺或坐,好动的小朋友在浅浅的水中蹦来蹦去,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