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俱乐部(CTTC)

用户名 密码
旅游达人:免费注册登录

世界游网
世界游网

首页 > 新闻 >

非洲非物质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2006-03-24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1日内删除。
关键字:非洲 文化旅游
导读:非洲非物质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国际旅游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旅游业的效益愈加引人注目。日前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浮想联翩,非洲国家在发展旅游业中的一些做法,让人油然想起旅游业的另类功劳:能够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出国游更是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我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已经从东南亚延伸到世界各大洲,非洲大陆也不像过去那样遥远而神秘。古埃及文化、地中海南岸文明、埃塞俄比亚以及几内亚湾等古文化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旅游业中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创办民俗村,传承民族文化。祖鲁族占南非全国总人口的14,在其聚居的夸祖鲁—纳塔尔省,参观祖鲁民俗村是游客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走进民俗村,游人不但可以直接了解祖鲁人的衣食住行———走进祖鲁圆顶茅草屋、品尝祖鲁人酿造的具有传统风味的酒和烧烤的鲜美牛肉,而且可以参与其中,亲自体验祖鲁人独特的婚俗。这些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洲旅游业中焕发了活力。

  在祖鲁民俗村观赏歌舞表演时,祖鲁人多声部的无伴奏合唱与自然奔放、热情似火的舞姿无不给各国游人留下非洲文化历史悠久的深刻印象。正是这些规模不等的民俗村在展示祖鲁人生活习俗和民族特性的同时,保护着传统的祖鲁民间歌舞,丰富了世界歌舞的种类,让世人对这一与欧洲宫廷的轻歌曼舞形成强烈对比的民间艺术刮目相看。与祖鲁民俗村一样,位于肯尼亚马萨伊马拉野生动物园入口处的马塞民俗村和维多利亚大瀑布附近的津巴布韦民俗村也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利用节假日,表演传统歌舞。与地点固定的各类民俗村不同,莫桑比克、赞比亚、纳米比亚和毛里求斯等国的土风舞大都在节假日演出。为吸引游人和丰富游客的夜生活,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通常是大型旅游酒店在周末的固定演出节目。尽管演出的规模较小,道具简单,但表演水平毫不逊色。在这一点上,毛里求斯的塞卡舞尤为突出。这些活跃在旅游业中的歌舞表演,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积极作用。

  发展工艺品,重视民间艺术。非洲的旅游市场可谓琳琅满目,以各种特色工艺品见长。津巴布韦的石雕、坦桑尼亚的木雕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的首饰工艺品,都是游人首选的对象。这些民间艺术品,是非洲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如南部非洲国家的黑人妇女喜爱佩戴用彩色小珠子串成的各种项链,这些项链的制作就特别需要耐心、细心和心灵手巧。可以想象,假如没有旅游品市场,这些民间工艺极有可能失传。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散落在广袤非洲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集中到各大旅游景点,充实了旅游市场,丰富了旅游文化生活。这些民俗村的创办和工艺品的制作与出售,一般不是有意识的政府行为,而是市场驱动的直接结果。保护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财力支持,而市场驱动下的这种似乎是无意识的保护,既不需要政府出资,又能在丰富旅游项目的同时创收,可谓一箭双雕。旅游是一种文化,作为文化本身的旅游业正发挥着继承文化、发展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功效。在发展旅游业中不自觉地起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可谓是发展旅游业的意外收获和特殊功劳。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保护人类这份珍贵的遗产,同样需要民间的力量,不知我们能否在发展旅游业中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新华网
世界游网微信
分享到:
我要评论
邮箱:   姓名:  IP:10.3.8.167

验证码: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世界游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世界游电子周刊

查看周刊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

立即订阅

相关新闻

世界游微信号扫描二维码或
查找公众号
"游世界"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