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风光
黎巴嫩(Lebanon),全称黎巴嫩共和国,境内多山。黎巴嫩南北长约215千米,东西最宽处约90千米。北和东与叙利亚接壤,南与以色列交界,西濒地中海。首都贝鲁特。面积10230平方千米。
黎巴嫩自西向东可分为4个明显的自然地理区域:地中海沿岸狭长平坦的海岸带;纵贯南北的黎巴嫩山脉,海拔2000——3000米;长达175千米的肥沃的贝卡谷地,其走向与黎巴嫩山脉平行;以及形成东部边界,高约2000米的东黎巴嫩山以及更高耸的赫尔蒙山。利塔尼河是黎巴嫩境内唯一的常年河,向南流经贝卡谷地的大部分地区,最后在历史古城提尔(今苏尔)附近注入地中海。
该国境内原先大部覆盖着茂密森林,但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只约占国土面积的8%。历经数百年的砍伐之后,黎巴嫩著名的雪松仅残留很小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山边的小树林区。
横亘于黎巴嫩西侧的黎巴嫩山由南向北渐次升高,直至以雪松命名的高峰海拔三千多米,世界闻名的地中海雪松就生长在一千二百米至一千八百米高的阴坡上。它们在雪水和海雾滋润下,挺拔秀美、清香四溢,酷似黎巴嫩山民不屈不挠而又豪爽好客的性格。一九四三年黎巴嫩独立时,共和国的先贤们将雪松选作国徽,并画在第一面国旗的草图上,从此雪松成为黎巴嫩独立的象征。
黎巴嫩的前身———古腓尼基,是地中海地区贸易大国,其主要出口产品雪松闻名遐迩,古埃及法老船,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乃至古罗马皇帝的宝座,都是用雪松木制作的。
黎巴嫩得天独厚,扼守东西要道,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不断碰撞,迸发出多姿多彩的火花。公元前八世纪,二十二个腓尼基字母即比布鲁斯字母传到希腊,再传遍欧洲,成为希腊语、拉丁语和斯拉夫语字母的主体,派生出当今上百个国家通用的大同小异的文字符号,可谓字母的老祖宗。世界各类人种在黎巴嫩交汇杂居、优势互补,黎巴嫩堪称人种标本室,苗条妩媚的黎巴嫩姑娘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性之一。黎巴嫩集世界教派之大成,达十八个之多,造就五光十色的马赛克式文化,不同的习俗、各式的服饰、迥异的观念并存,最激进、最开放、最温和、最保守的都浓缩在这一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黎巴嫩的文化遗产随处可见,最著名的是位于贝卡谷地北部的“太阳神”庙,它耗时三百年,为世界最大的古罗马神庙,见证拜物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替过渡。首都贝鲁特以北十五公里处、狗河入海口的摩崖碑刻算得上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遗存,在一百米长的石壁上雕琢二十多处碑碣。最早一块是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十三世纪东征时留下的,最新的一块是黎巴嫩现政府于二〇〇一年五月二十四日勒就的,纪念以色列从黎南撤军一周年。在《圣经》中提及黎巴嫩的地方多达六十六处,令基督教徒称道的黎南小镇卡纳,坐落在历史名城苏尔(提尔)东南十公里处,耶稣令泉水变美酒的神话就发生在那里。
黎巴嫩独立后,社会和经济获得巨大的进步。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已成为中东地区名副其实的贸易、金融、旅游和文化出版中心。科威特、伊拉克等国百分之七十的进口货物经此转七十多家商业银行吸纳亿万石油美元,每到春末夏初,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靠石油富起来的达官贵人索性在黎巴嫩山区修建起座座别墅,贝鲁特遂被誉为“东方小巴黎”。
黎巴嫩拥有中东地区最富饶的淡水资源,以及最优良的海港———贝鲁特。黎巴嫩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特殊地理条件形成的自然景观,使全境面积仅1万余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垂直气候和植被差异极大,加之数千年历史形成的人文景观,使旅游景点遍布全国,其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诸如腓尼基时代兴建的古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神庙、十字军时代的塞达城堡以及溶洞、海滨浴场等。
黎巴嫩风气开放,在中东阿拉伯世界别具一格,博物馆,俱乐部,甚至赌场、夜总会等文化娱乐休闲场所众多,每年吸引大批外国游客。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富人把这里作为避暑胜地。
中黎交往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国的丝绸、瓷器经黎巴嫩口岸转运欧洲,黎巴嫩的紫色颜料、空心玻璃器皿制造工艺传到中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黎巴嫩人民的伟大儿子马海德从瑞士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不远万里到中国上海从医,后经宋庆龄介绍与斯诺同赴陕北,从此,他的名字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传染病防治事业永远地连在一起。黎巴嫩丰硕的文化成果令中国受益匪浅,冰心等作家、翻译家将大量的黎巴嫩作品包括纪伯伦的全部著作译成中文,不计其数的知识青年咀嚼其菁华。一九七一年中黎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友好交往,更为两国关系的发展续写出绚丽的华章。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