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给巴尔(Zanzibar)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由两个较大的珊瑚岛——桑给巴尔岛、奔巴岛(Pemba)以及邻近的20多个小岛组成,与大陆最近距离为36公里,除极少部分地区海拔高于100米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6米以下。其中桑给巴尔岛除西海岸为砂岸外,其余90%是珊瑚海岸,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40公里,面积1,658平方公里;奔巴岛位于桑给巴尔岛以北40公里,面积984平方公里;通巴岛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北两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在桑给巴尔岛东南的拉桑姆汗岛,长27米,宽155米,高出海面潮汐线只有3米;距桑给巴尔市深水码头西北方向大约5公里处的“龟岛”,面积不到0.2平方公里。
总人口约100万(2003年),岛上90%居民都是伊斯兰教徒。首府桑给巴尔城设在安古迦岛(Unguja)上,位于南纬4-6℃之间、东经39.5℃。
桑给巴尔邻近赤道,气候终年温热,最高温度约34℃,最低温度21℃,全年气候分为凉热两季,12月-3月为热季,平均温度一般25-28℃;6-10月为凉季, 平均温度23-25℃。桑给巴尔雨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两个雨季。4-5月为大雨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以上,11-12月为小雨季,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0%。虽然气候湿热,但是海洋的调节使它非常和煦宜人。
在波斯语中桑给巴尔的意思是“黑人的土地”。1503年-1508年葡萄牙人侵占了桑给巴尔。1698年阿拉伯人推翻了葡萄牙殖民者的统治,并于1710年占领了桑给巴尔。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侵入桑给巴尔,1884年德国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桑给巴尔。1890年11月4日,英国和德国划分势力范围,根据英德条约把桑给巴尔划为英国保护国。英国殖民者宣称桑给巴尔是“英国在东非重要战略计划的连接点”。
这里曾经是东非最大奴隶转口港,各国殖民者和奴隶贩子把非洲大陆上的一批批黑人掠夺拐骗到桑给巴尔种植丁香和椰子。岛上至今保存着奴隶洞和奴隶窖,位于桑给巴尔城北大约两公里的马鲁呼比奴隶洞,有一堵三人高的石块垒砌的灰色墙,墙壁上完好地保存着锁奴隶手脚的铁链和铁环,曼加普瓦尼村也有两个深两米,宽一米多的奴隶窖残址。1963年12月宣告独立,成为苏丹王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1964年1月,桑人民推翻苏丹王统治,成立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1964年4月1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组成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29日改国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不过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总统和国旗。
桑给巴尔盛产丁香,1832年桑给巴尔统治者苏丹萨伊德·赛义德勾结欧洲殖民者,贩卖和驱使非洲奴隶在奔巴岛和桑给巴尔岛砍掉茂密的原始森林,种植了几百万棵丁香树和椰子树。当时规定,每种一棵椰子树,必须种植三棵丁香树,否则就处以重罚。这种法令也许有些强制性,但客观上扩大了丁香树的种植面积。桑给巴尔的丁香,色泽好,质地优良,颗粒均匀,气味醇郁芬芳,为桑岛赢得了国际声誉。从此桑岛享有“丁香之国”的美誉,成为世界丁香主要产地和出口大国,丁香出口收人占桑给巴尔外汇收人的80%,成为其经济支柱之一,当地人自豪地称丁香树为“摇钱树”。由于人口多、土地少,桑给巴尔聪明的岛民实行“立体种植”,即把最高大的椰子树、次高的丁香树、较低的木瓜、香蕉和更矮的木薯、芋头、豆类、蔬菜等混种,充分利用了生长空间的垂直营养面积。桑给巴尔是世界上最美的岛屿之一,环绕桑岛的印度洋是罕见的绿松石色,东海岸以日出盛名,像一颗璀璨的宝石一样镶在印度洋宁静水面上,旅游 业是其另一大支柱产业,因具有绿松石般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被美国《旅游》杂志评其为东非三大必到目的地之一。
桑给巴尔的“石头城”
与丽江古城一样,这桑岛的首府石头城也是联合国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古城现存建筑多为19世纪来此做生意的阿拉伯和印度商人所建。在古城旅行,你可以在那迷宫样的小巷里慢慢闲逛,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每个小楼小院都有一个用非洲红木做的大门,造型独特,雕工精美,虽经印度洋海风年浸月蚀而陈旧斑驳,却依然坚硬结实。
门板上排列着整齐坚硬的尖头木蔟,据说这种风格来自印度,因为在印度,人们在门上安装这种尖头木蔟以防大象来撞门。大门两边,一边是一尺来宽的长石条,人们三五成群地坐着闲聊,另一边则多是商店铺面,出售本地出产和来自非洲大陆的商品。
古城初建时大概没什么特别的布局考虑,一栋接一栋的房屋紧挨着建起来,形成狭窄弯曲的小巷。随着古城不断扩大,小巷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弯曲深长。那小巷间相互之间的通道,只有世代在此居住的人才会清楚而信步自如。新来乍到者,拐上几个弯后便会迷失方向。
不过,你不用太担心,因为小城其实并不大,你一直转下去,总会忽然感觉眼前一亮,开阔无边的湛蓝海洋已展现在你面前。原来你已经转出了古城胡同,来到了水天一色的大海边上。
小城狭窄曲折的迷宫古巷已然被这无边的海洋包围着,竟如同一个漂浮在蓝色宇宙中的城堡。这种“左转右转困无路,城暗海明忽有天”的奇妙感觉,正是这印度洋上岛国古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桑给巴尔和中国的友谊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典籍中,美丽的桑给巴 尔被称为“昆仑层 期国”或“层拔国”。宋代周去非写《岭外代答》(公元1178年)中介绍“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出产有大象牙、犀牛、大鹏、骆 驼鹤(驼鸟)和野骆驼。赵适于1225年写成的《诸蕃志》中说,“层拔国而接大山,其人民皆大食种落,遵大食教度。”书中记载人们“缠青番布,蹑红皮鞋”,食物有“饭面烧饼羊肉”。出产有象牙、生金、龙诞、黄檀香。这些物产皆供输出,与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进行贸易。据《唐书》和《新唐书》所载,元和年间,曾有河陵国使者随带僧抵(桑给巴尔)人来到中国长安。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冲国与东非沿海各国的交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层檀国(即桑给巴尔)曾两次派使节访问中国。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