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芬兰人的姓氏,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芬兰人原本没有固定姓氏,儿子与父亲的姓完全不一样,家族的姓一代一个变化,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近百年前。
以"坎加斯"这个姓氏为例。约在1200年至1800年间,芬兰还在瑞典统治之下,瑞典国王将几名男子派到芬兰去管理那里的大片森林,这些人分得了不同的森林,却被赐予同一个姓"坎加斯"。由于森林是根据管林人的姓氏而命名,而管林人每年又要向瑞典政府报告森林情况,同样名字的报告极易混淆。于是,他们就给"坎加斯"加上前缀或后缀以示区别。森林因此有了不同的名字,但又都离不开"坎加斯"。这些管林人后来与当地芬兰人结婚,他们的子孙又结婚、生子,一个家族的人不停地增加或改变名字的前后缀。于是,"坎加斯"人一代有一代不同的姓氏。
不仅"坎加斯"人如此,早先的芬兰人都没有固定姓氏。进入20世纪后,这一传统才逐渐改变。1929年,芬兰颁布一项法律,要求人们使用永久姓氏。在此之前,芬兰人主要有两个姓氏习俗:一是源于父名的姓氏,另一个是源于农场或房产的名称。
在芬兰,源于父名的姓氏非常普遍。父亲的名字加上芬兰语"儿子"作后缀,就变成了儿子的姓,女儿的姓则加上"女儿"做后缀。比如说,名叫马特的人生了个儿子,取名埃里克,那这个孩子的全名意思就是"埃里克,马特的儿子"。埃里克长大后也生了儿子,起名叫"托伊沃",孩子的全名便成为"托伊沃,埃里克的儿子"。这样一代一个样地传下来,一直在变化。可以想像,芬兰人查考族谱时有多困难。
用农场或房产作姓氏在旧时的芬兰也很流行。一个孩子生在"坎加斯"农场,就姓"坎加斯",父母给他起名"埃里克",他的全名就是"埃里克·坎加斯"。如果他出生后不久,父母搬到叫"库加拉"的农场,那他的名字就改为"埃里克·库加拉"。埃里克·库加拉长大后搬到"帕基拉"农场住,他的孩子们就姓"帕基拉"了。这样的姓氏习惯同样富于变化,变来变去,就又"找不到祖先"了。
当然,1900年以前,芬兰也有些家庭使用固定姓氏。这些人是幸运的:一个家庭拥有从祖上传下来的房产,后代一直继承下去,没有搬迁也没被分割;另一种情况是,开始使用固定姓氏(通常是拉丁或希腊语派生出的姓氏)的祖先社会地位比较高---神职人员、军人或贵族等,家族后代便把那个姓一直沿用下来。
还好,如今的芬兰人总算有了固定的姓氏,但若问起祖辈的问题,还是让很多人挠头。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