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纽斯是从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期立陶宛大公国的政治中心, 在文化和建筑发展上对许多东欧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尽管遭到入侵和部分的破坏, 它仍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保留了哥特式、 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式的建筑。
维尔纽斯是一座内陆波罗的海城市,周围是长满树林的群山和沟壑地区。它位于内里河和维尔纳河的交汇点,城市占据着两条河流交汇产生的盆地。城市建于公元10世纪,在历史上具有政治、文化和宗教功能,现为立陶宛的首都。
大约公元1000年,一座木质城堡建造在公元5世纪和5世纪就已设防的山上,在附近的山上城堡和住宅也建造起来。格季米纳斯王子(1316-1341)建立了维尔纽斯,1321年成为立陶宛大公国的首都,建造了圣尼古拉斯教堂和弗朗西斯教堂。1387年,由于国家的基督教化和马格德堡城市权利的归属导致维尔纽斯向西方开放,它成为立陶宛主教的第一个驻地。一座新的大教堂和非基督教教堂在13世纪大教堂的遗址上建造起来。1410年,条顿骑士团在坦恩堡被打败,结束了他们对当地的烧杀掠夺,1377年他们对维尔纽斯曾有依次具有毁灭性的攻掠。为了满足建造低地城堡、哥特式教堂和修道院的需要,城市逐渐发展起来。1471年的大火之后,城市又铺设了新的街道。1503年和1522年,人们建造了具有5座城门的防御工事以抵御蒙古人的威胁。维尔纽斯的影响扩展到西欧和东欧。1579年大学的建成使城市成为东欧犹太人主要的文化中心。
维尔纽斯经历了俄罗斯(1655-1660)、瑞典(1702-1706)占领时期和各种火灾。1795年它被俄罗斯帝国吞并,它的城墙和低地城堡遭到破坏。尽管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但维尔纽斯的主要建筑大半幸存下来。
维尔纽斯(上、低和弯曲)的三个城堡地区是历史名城的中心,也包括一样古老的圈闭的城墙地区、邻近的郊外地区。狭窄的古老的街道从城市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许多新的城市广场年代上属于16世纪,它们融合为一个整体。
城市的建筑是密集的。除了仅有的保存下来的美的尼凯(Midinninkai)门,城市的建筑由宫殿、市政厅、新军械宫和为数众多的宗教建筑组成,包括20座哥特式教堂、4座东正教教堂、众多的犹太教堂和修道院。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古典风格、现代风格,尤其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给予这重建的景观非常和谐的韵味。
维尔纽斯是中世纪建筑机构特殊的典范,几个世纪以来,在东欧大部分地区的文化和建筑发展上具有广泛的影响。维尔纽斯的城市景观和建筑多样的差异造就了五个世纪以来在一个有组织的中欧城市发展演进的一个特例。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