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伦敦充满了梦幻的橱窗、闪耀的街灯以及温暖的热红酒;那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的12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组与冬季有关的藏品,带你度过一个温暖而有趣的圣诞节!
雪橇铃儿响
|
18世纪瓷烟斗架上装饰了荷兰代尔夫特的冬景 |
这件制作于18世纪早期的雪橇形瓷器上精美的绘制了荷兰代尔夫特的冬景。它原本的用途可能是用于放置烟斗。画面上,在光秃秃的树枝以及白雪覆盖的建筑物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欢乐的人们正在冰上嬉戏。这种装饰源自从17世纪开始制作于荷兰代尔夫特的一种铅釉陶器,也被称为“代尔夫特器“。
防雪服
|
驯鹿皮儿童连体防雪服,伊格卢利克,加大拿北部,1986年 |
这套温暖舒适的防雪服是伊格卢利克岛(Igloolik Island)当地人抵御严寒必不可少的装备!伊格卢利克岛位于加拿大北部努纳武特地区(Nunavut),那里气温最低可降至零下30度!防雪服由当地传统材料驯鹿皮革制成,十分保暖和耐穿,而且穿上也十分软萌可爱,你是不是也想要一件同款?
冰上爱侣
|
彩釉瓷像,路德维希堡,约1765-1770年 |
这座极富动感的情侣瓷像是奖章设计者乔安·亚当·鲍尔(Johann Adam Bauer 1743–1780)的作品,原本一组为四件,分别对应四季。很显然,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件表现的是冬季——一对冰上情侣正在用皮带和皮扣将冰刀固定在鞋子上,准备在冰上一展风采。这组瓷雕原本是放置在甜品台中心的装饰品。
游泳的驯鹿
|
猛犸象牙雕《游泳的驯鹿》,制作于13500年前的欧洲 |
这件象牙雕由两只驯鹿组成——一只雄性驯鹿身后跟随着一只体型较小的雌性驯鹿。雌雄驯鹿都被刻画成头上有鹿角的形态,可见这里表现的是秋冬的场景。它们头部后仰,鼻子朝上,四肢向外伸展,很明显是在游泳。这种表现并不是艺术家的想象,在自然界中驯鹿的确是通过这种方式到达冬季交配地的。在上一个冰川期末期,猎人通过追踪狩猎驯鹿以获取食物和生活资料。很多现在我们熟知的奇幻故事,例如飞行的驯鹿,想必都发源于这段追踪驯鹿的奇妙旅程。
古希腊的冬至
|
马车陶俑,驾车人为波塞冬或者宙斯,意大利普利亚,公元前300至前200年 |
英文中的至点一词Solstice来自拉丁语sol,意为太阳。夏至和冬至的庆典也正是为了向太阳表达敬意。在北半球,白昼最短的冬至落入了12月份。在古希腊,虽然每个城邦的历法各不相同,但不少城邦都将冬至所在的月份以海神波塞冬命名——尽管由于举行庆典,冬季是希腊人出海最少的时间!这件马车陶俑的驾车人很可能就是波塞冬。
雪景浮世绘
|
歌川广重(1797-1858)《蒲原 夜之雪》,日本,约1833-1834年 |
这幅极富魅力的版画是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系列作品《北海道五十三次之内》的其中之一。公路是江户时期(1603-1868)日本东海岸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这系列作品表现的正是歌川广重沿东海道公路旅行时沿途所见的景色。这幅雪夜图描绘了被白雪围困住的蒲原宿场(宿场相当于驿站),也曾被摇滚乐队威瑟(Weezer)用做在1996年发行的专辑《私家侦探》(Pinkerton)的封面。
光明节
|
光明节铜烛台,18世纪 |
今年的 12月22日至30日是犹太传统节日光明节(Hanukkah)。光明节是为了纪念犹太人在马加比起义中夺回耶路撒冷的第二圣殿而设。在为期8天的节日里,每晚都会点燃一支光明节烛台上的蜡烛。上图这只烛台大约制作于18世纪,包括8只蜡烛底座,按照传统蜡烛会自左至右依次点燃。
雪人
|
贺拉斯·德维特·韦尔什,《雪人》,蚀刻版画,1922年 |
没有雪人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冬天!这幅版画由美国版画家贺拉斯·德维特·韦尔什(Horace Devitt Welsh,1888-1942)创作。画面中两个孩子正仰头看着一个头戴礼帽,嘴叼烟斗的巨大雪人。
冈仁波齐峰
|
《湿婆与雪山女神在冈仁波齐峰》,拉贾斯坦画派,印度,约1800年 |
这幅色彩艳丽的绘画绘制于1800年左右,描绘了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Shiva)与他的妻子雪山女神(Parvati)端坐于他们在喜马拉雅的居所——皑皑白雪覆盖的冈仁波齐峰。画面中,湿婆坐在虎皮垫上,一只眼镜蛇围绕在他的颈间,他们的座骑公牛和老虎陪伴在周围。冈仁波齐峰对佛教徒也意义重大,他们认为这里也是胜乐金刚的居所。因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拜访冈仁波齐峰,步行环山朝拜。
北极熊
|
弗里茨·克里斯以雪景人物为主题设计的奖牌,德国,约1906年 |
这枚奖牌是德国奖章设计者弗里茨·克里斯(Fritz Christ)的作品,制作于1906年。奖牌的一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手持雪球的女性正俏皮地靠向身边的雪人。这位雪人脚踩雪板,一手持冰球棒而另一只手藏在暖手袋中。奖牌的另一面则是一位骑在北极熊背上的女性(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东方三博士
|
以东方三博士为装饰的硬币,德国,约1516年 |
这枚银币制作于1516年左右的德国科隆。币面上刻画有圣经中的东方三博士。根据新约圣经记载,在基督耶稣降生之时,三博士带来了黄金、乳香和没药前来朝拜。自中世纪起,盛放东方三博士圣髑的“三王圣龛”便一直保存在科隆大教堂中,这里因此变成了信徒的朝圣之地;而东方三博士也成为科隆这座城市的主保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