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东斯拉夫人所建的最古老城市,
曾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基辅,
这个魔幻的混搭体,
回荡着过往战争和革命的冰火之歌,
始终在独立和隐忍之中,
散发着宁静的美。
走进基辅
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古老和正统、叛逆和保守、苏联建构主义的建筑和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动乱时期的痛苦记忆……都像宝石的不同切面在阳光下闪烁,反射出恒久的耀眼光芒。同时,基辅的物价是出了名的友好,众多景点免费开放,公共交通也非常便宜(如地铁单程票价约合1RMB),在近日Price of Travel公布的以背包客日均消费为依据的年度评选中,基辅跃升至第1位,成为2018年最受背包客欢迎的高性价比欧洲旅行城市。
圣索菲亚大教堂
这座东正教堂,是乌克兰人心目中的伟大君主雅罗斯拉夫比照着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而设计的,象征着“新君士坦丁堡”。教堂为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范围包括金、绿二色顶的大教堂、钟楼和另一座教堂,是世界文化遗产。
“索菲亚”是希腊语“智慧”的意思,于11世纪建成后,很快成为基辅罗斯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奇迹般地躲过了“二战”的炮火,但在苏联时期险遭拆毁之灾。幸亏一群历史学者建议将它改建为博物馆,教堂和古老的壁画才因此得以留存。教堂内部严格禁止拍照。
彼切尔洞窟修道院
始建于1051 年,古代罗斯的重要宗教圣地和学术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修院区分上下二区,上区除教堂之外,另设至少5个另需付费的博物馆,分别展出微缩艺术品、乌克兰民族和装饰艺术品、古珠宝、剧场、音乐和电影展品以及印刷品。
下区是东正教僧侣的陵园。金碧辉煌的内饰、精美绝伦的壁画、欧洲最高的钟楼、保存完好的教士木乃伊、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在这里,如果没有留足一整天的游览时间,一定会让你纠结到抓狂的。进入陵园时应避开朝圣人群和烛火,女性要披头巾,裙需过膝,男性不得穿短裤、T恤。
“腐败博物馆”
腐败博物馆位于市郊的梅日戈尔耶镇 (Mezhigorya),从城中心开车40分钟就到了。这里其实曾是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豪华庄园。
庄园里面设施完备而奢靡,直升机停机坪、动物园、人工湖、高尔夫球场、奶牛场、游艇、别墅、码头以及大片的园林……应有尽有,宛如一个独立的帝国。落满积雪的庄园里,野鸭和天鹅在湖面游弋嬉戏,路边和建筑旁边点缀着一些古典雕塑,平静的湖面飘荡着一艘假海盗船……
不过,看上去如此祥和静谧的场景只是这个庄园的表象,亚努科维奇府邸里有的是名贵的油画、镀金的马桶、重达2公斤的纯金面包和名贵的老爷车藏品。其私人车库收藏着几乎苏联时期的所有豪车:吉尔、海鸥、吉姆和伏尔加,几乎囊括全套的苏联轻型轿车、吉普车和载重车。除此之外,亚努科维奇父子还收藏了德国霍希、1934年产的福特、1950年产的劳斯莱斯以及宾利等名车,总价超过1500万美元。
安德烈斜坡
基辅古老的文化街,因街上有安德烈教堂而得名。安德烈斜坡长720米,沿街设有手工艺作坊、艺术沙龙,出售各类具有乌克兰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和苏联风物品。
卫国战争博物馆
乌克兰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军事迷的最爱。展品超过300万件,展示了二战期间苏联军队使用的大量装备,博物馆外62米高的祖国母亲雕塑(Motherland statue)成为基辅最著名的地标。
被封印的失乐园——切尔诺贝利
来到乌克兰,最绕不开的故事一定是切尔诺贝利核爆炸。“切尔诺贝利”这个词总让人觉得那么遥远和失真,似乎只存在于惊悚的纪录片之中。
清晨8点,第聂伯河上的船还亮着灯,天刚蒙蒙亮。冬日里的白天宝贵而稀缺,所以得赶早乘车出发前往切尔诺贝利。从基辅出发北上,差不多2个多小时后抵达,随着车子越来越靠近切尔诺贝利,路边积雪的浓密树林里可以看到越来越多荒弃多年的房屋,末日感十足。
普里皮亚季
隔离区里的普里皮亚季(Pripyat),是当年核电站工人和家属生活居住的地方,1970年修建时被赞为苏联城市规划的成功典范,简朴的混凝土风格建筑上是色彩艳丽的壁画和口号。森林里散落的建筑有学校、医院、酒店、游泳池、游乐场、歌剧院、超市、体育场,一个城市应该具备的一切元素这里都曾拥有。
如今的普里皮亚季杳无人烟,莽莽野林中除了被废弃的建筑,只能看到零星的军人和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更像一个拍摄恐怖片或者末日电影的巨大片场。我们绕过几栋建筑废墟,树林的尽头出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摩天轮,这正是那个距离核事故现场只有不到3公里的普里皮亚季游乐园 。
我们继续向北步行,直到眼前出现一个球场看台,才意识到方才经过的那片森林竟然就是当年的足球场。走上看台环顾四周,时间似乎还凝固在30多年前,圣洁的白雪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奇怪错觉,几乎让人忘记这是一个危险的禁区。然而滴答作响的盖革计数器随时提醒我们空气、土壤中的辐射,一切都已彻底改变,无法回头,也无从回头。
了解更多
乌克兰政府在2001年对外开放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作为旅游景点,但去参观必须在当地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在隔离区内的活动须严格听从向导安排。
想知道更多切尔诺贝利核爆炸背后的故事,可阅读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乌克兰裔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Voices from Chernobyl,花城出版社);还可观看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The Battle of Chernobyl ,2006)。
伏特加,读懂乌克兰的捷径
追根溯源的话,伏特加源于波兰,兴于沙俄,而乌克兰在历史上曾先后被这两个邻居所统治,而且一直位居全球消费伏特加最多的前三甲之一(另两个是俄罗斯和美国)。
乌克兰酒文化
乌克兰人用“一瓶刚好,两瓶太多,三瓶不够”来形容自己的酒量。就是说,如果3个乌克兰人喝一瓶伏特加,那这个量刚好,喝完浑身热乎正好出门工作;如果喝到两瓶就太多了,已经有醉态没法上班了;但如果喝到第3瓶,因为已经彻底喝高,所以还得再整几瓶直到烂醉。
按照基辅人喝酒的讲究,第一杯就叫做“迎宾杯”——按规矩主人要起身向客人祝酒,说些表达美好愿景的祝酒词。祝酒词讲完,男士们得站起来一饮而尽,女士们坐着喝就可以,而且喝多喝少随意,下一轮再换其他人来讲祝酒词。
酒局的最后一杯叫做“骑马杯”。因为乌克兰人过去都是骑着马去酒馆喝酒,等喝高了准备回家的时候,会最后再端上一杯酒,走出酒馆一仰脖灌下去,借着这股劲才能上马,所以才得名“骑马杯”。
在第聂伯河畔的餐厅吃晚饭时,从“迎宾杯”到“骑马杯”,我们一共喝了5轮。第1轮服务生端上来的是用辣根泡的伏特加,喝起来有种辛辣但又清新怡人的味道。后几轮则是分别用蜂蜜、树莓、桑葚等调和,每一杯都有着丰富的口感和色泽味道上的微妙差别。
基辅的哪一点最吸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