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英博物馆在北京创纪录啦! 3月1日至5月31日,伦敦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全球巡回展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from the British Museum )观展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突破34万人次!有点夸张地说,前来观展的人群从国博门口一直排到了王府井~
现在,“百物展”移师上海博物馆,而且完全免费!你猜会不会又创记录呢?
100件文物,200万年历史,8大展示单元
6月29日至10月8日,上海市民、外地游客,甚至特地去观展的朋友,可以在上海博物馆2楼第二展厅探索人类将近200万年的浩瀚历史了~期间还将举办11场丰富多彩的讲座和暑期活动。
展览陈列的100件展品是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出的代表性物品,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记录着人类在不同时期最独特的创造力,通过文物讲背后故事,通过实物证明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影响。
从人类文明鸿蒙初开的时期,直到我们创造的当今世界,按照时间跨度,文物分为8个单元进行展示:
序厅
第一单元:开端(200万年前-公元前2500年)
第二单元: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第三单元: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第四单元: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第六单元:创新与适应(公元900-1550年)
第七单元:邂逅与联结(公元1500-1800年)
第八单元:我们制造的世界(公元1800年至今)
尾厅
公元前600年的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内棺,它是典型的埃及木棺,
但木料来自黎巴嫩,黄金饰品来自努比亚(现埃塞俄比亚),沥青来自中东,青金石来自阿富汗,
上面和描绘的神明来自埃及本土神,但其中一部分神则源自两河流域。
序章开宗明义,我们所处的世界,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大洪水”记录板,公元前700至600年出土于伊拉克尼尼微古城,
用楔形文字载录着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最早的版本
霍克森胡椒瓶,1992年在英国霍克森村发现的最大的古罗马时期宝藏中最珍贵的一件,
反映出香料贸易对西方文明的重要性 要了解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可以参看展柜旁边的说明,还可以现场扫描二维码,直接听上博专家语音导览。
中国文物“身世清白”
本次展览有8件中国文物“回国省亲”,分别为良渚玉琮、西周沬司徒疑簋(康侯簋)、商周青铜镈、东汉釉陶六博俑、唐代三彩文官俑、唐代龙首双耳瓶、元代青花瓷盘、现代的太阳能灯具和充电器。
沬司徒疑簋(康侯簋),1931年在河南出土的西周早期祭祀用青铜器,
上面刻着的铭文印证了西周早期“三监之乱”的历史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先生表示,这8件文物全部“身世清白”。“国外收藏中国文物有多种渠道,的确有走私和殖民掠夺,但也有正常的贸易或其他交往渠道,比如古时中央政府和很多国家间有正常交流,因此会留有很多贸易或赏赉的瓷器;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通过文物市场正当购买文物,有些后来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他强调,从英国到中国展出,需要从国家文物局申请批文,国家文物局都会对它们的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存在确凿证据的非法流失问题,这些文物是进不来的。
第101件展品有惊喜!
2014年,这一“创意无限”的展览启动全球旅行,每到一处都由当地博物馆选择一件特别展品加入其中。国博挑选的第101件展品是见证中国重返贸易组织的“木槌和签字笔”。
上博选择了一枚由“百物展”这100件展品的图像精心构图而形成的“二维码”作为续写人类历史的第101件展品,为展览增添了时代气息。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先生指出,如今,二维码应用在中国极其普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亦足以登堂入室进入博物馆,并被载入人类文明史。
不想看“人头”怎么办?
上海博物馆是“百物展”的第九站。现正值暑假,作为“暑期亲子展览首选”的大展,很多父母都带着孩子去看展。开展首日,进馆总人数已逼近8000人次大关;首个双休日早上7点半,展馆门口就已经排起了几百人的队伍……
有没有被这人流给吓到?人多是多,但浇灭不了热情,毕竟这比出国简单方便多了~
面对如此强烈的观展需求,上博也采取了妥善的应对措施:
1)在南门东侧设置“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专用通道,与参观其他展览的观众实行分流;
2)每周五晚18:00-21:00(20:00停止入场)增设夜场,市民可通过“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选择相应时段,扫码分批入场。
避开人群的小技巧:
1)一般每天下午临近结束入场前,观众相对会少点;
2)避开暑期学生集中参观以及游客增多的时段。
至于展品,小编就不在此一一介绍了,否则直到天荒地老小编也下不了班啊……
周末又到了,好奇好学的童鞋们亲自到上海博物馆看“真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