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世闻名的伦敦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内,有一位中国科学家的照片,与达尔文、欧文等世界级科学泰斗悬挂在一起,供世人瞻仰。他就是杨钟健,享此殊荣的唯一亚洲科学家。
杨钟健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今年是这位科学大师诞辰120周年。
在世界多个博物馆中,都将一种有着长长脖子、小小脑袋的恐龙作为馆标,它也是全世界小朋友都熟悉的一种恐龙——马门溪龙。
1952年,中国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筑公路的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得到消息的杨钟健立刻赶过去进行研究。他发现,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不过,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其他研究人员因为口音问题,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从此,马门溪龙便出现在各种文献上,而马门溪龙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之一。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考古界的一个传奇。
杨钟健所著《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是中国学者的第一部古脊椎动物学专著,开创了中国学者对古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
他领导的新生代研究室,也就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还负责了轰动世界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极大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改以往对人类演化历史的认识,而杨钟健有关爬行类研究成果和论著,对实证“大陆漂移学说”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而由杨钟健开创的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多个领域的研究已居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