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卡利舞(Kathakali):喀拉拉邦(Kerala)的骄傲 印度古典四大舞派之一——卡塔卡利舞起源于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农村,集舞蹈、戏剧、哑剧、文学于一身,媲美西方芭蕾的舞剧,印度大文豪泰戈尔(Tagore)就曾向世人极力推荐卡塔卡利舞。其实“卡塔”在印度梵文里的原意是故事,“卡利”是指舞蹈,合称就是故事之舞。
卡塔卡利舞,又名莫赫尼亚特姆舞,其产生和发展延续了印度古代梵剧的形式和风格,几乎传承了300年,是目前印度古典舞蹈中唯一还保持用梵文演唱的剧种。可以说,卡塔卡利舞如同一面历史的镜子,从中可以领略到印度古代众多的风情。
卡塔卡利舞以戏剧性的演技、丰富的表情、激烈的舞蹈动作和浓重的宗教情绪为主要特征。表演者运用24个基本手势和眼、眉、嘴、脸颊、颈等面部动作,构成一整套的示意动作,它们是剧情和人物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在印度古典舞中,卡塔卡利舞对人类五官和四肢的应用,难度之大都远远超过印度其它各派。
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舞台妆
富有特色戏剧效果的各种脸谱,是卡塔卡利舞的又一重要特征。每位演员在表演前,脸部都要浓妆重彩。化妆的材料主要是米糊、绿叶、油烟、颜料和白纸。一次化妆通常需要4个小时!卡塔卡利舞的妆容厚度可以达到15厘米,是世界上各民族舞蹈中最厚的妆,已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脸谱,但只以人物类别划分,如英雄人物为绿色;反派人物为红色,并在鼻尖和额头加白色饰物;正面女角为肉色;猎人为黑色等。
舞蹈不能缺少音乐
卡塔卡利舞的伴奏乐队通常有4人——2位鼓手和2位吟颂者(兼打钗和铜锣)。
其中又分为两系列鼓乐——马达蓝(maddalam)和钱达鼓;钟铜锣(chengila)和钹(ilathalam)。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如果您已经深陷卡塔卡利舞的精彩绝伦而无法自拔,不妨前往卡拉曼达拉姆,那里是提供传统卡塔卡利舞训练的重要机构。
一名卡塔卡利舞蹈演员从7岁至12岁开始,必须经受大约12年全面的严格训练,是印度古典舞中受训时间最长的舞种。而且每年都得通过进级考试,方能继续课程学习。演员除了要练舞功外,还要对面部的眼、眉、嘴、脸颊、颈等部位进行专项训练,让它们都能运动自如。合格的演员至少需要12年以上的专业学习才有登台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