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世界知名的景点--英国-
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 London)的背后,也有一个成功的女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杜莎夫人蜡像馆,看看她的历史。
1761:玛丽·格劳舒茨(Marie Grosholtz),也就是后来的杜莎夫人在法国东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出生。
1770s:玛丽在菲利普·科提尔斯医生(Philippe Curtius)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栩栩如生的蜡像。
1777:玛丽制作出了著名作家与哲学家--伏尔泰的蜡像。
1780:玛丽成为了路易十六妹妹的艺术老师,并且开始在凡尔赛的宫廷里居住。
1789:玛丽回到了巴黎。之后,她与科提尔斯医生合作制作出了一些被处决的人头像,其中包括她在凡尔赛认识的人。
1794:玛丽继承了科提尔斯医生的蜡像。
1795:玛丽嫁给了工程师弗朗索瓦·杜莎,但在8年后离开了他。之后,她在不列颠群岛与她的蜡像一起巡游。
1802:在接下来的33年里,玛丽带着她的作品不断在城市之间巡游。
1835:杜莎夫人搬进了伦敦贝克街的一座房子。这里之后成了她的展览室。
1846:Punch杂志把蜡像馆里展出法国大革命中受害者蜡像的地方命名为“恐怖殿堂”。
1850:在两个儿子的支持下,杜莎夫人在晚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杜莎夫人去世。
1884:杜莎夫人的侄子约瑟夫·兰德尔(Joseph Randall)将展览搬到了现在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所在地:马里波恩路。
1925:一场大火将所有的一切化为灰烬。珍贵的蜡像、服装和价值连城的家具、画作和艺术品等都在大火中消逝。
1928:幸运的是,大多数旧模具在火灾中“幸存下来”。三年之后,展览又重新开门迎客,并增添了一家影院和餐厅。
1940:一颗德国炸弹袭击了影院。讽刺的是,希特勒的蜡像是极少数“毫发无损”的蜡像之一。
1958: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在影院旧址上诞生。
1971:杜莎夫人蜡像馆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卡尔弗尔(Kalverstraat)大巷开设分馆。这是1817年之后,蜡像首次回到欧洲大陆。
1981:阿姆斯特丹杜莎夫人蜡像馆扩大了展览规模,并且搬到了城市中心——达姆广场。
1999:拉斯维加斯杜莎夫人蜡像馆开业,众多美国明星和好莱坞传奇人物的蜡像入驻。
2000:杜莎夫人蜡像馆在纽约开设新馆,粉丝们能在这里看到国际明星和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同年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开业,100名国际和香港名人入驻。
2006: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开业,大量中国名人蜡像在这展出。
2007:华盛顿杜莎夫人蜡像馆开业。蜡像馆内主要展出美国政要人士和总统的蜡像,有着独一无二的蜡像馆风格。
2008:柏林杜莎夫人蜡像馆在著名的林登大道(Unter den Linden)拔地而起,主要展出德国名人和国际明星的蜡像。
2009:好莱坞杜莎夫人蜡像馆在星光大道上开业,众多好莱坞传奇影星的蜡像入驻。
2010: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第十家分馆在曼谷的大型购物中心——暹罗探索中心开设新馆。“皇室展厅”是该景点的特色之一。
2011:奥地利维也纳和英国布莱克浦两地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相继开业。
2012:悉尼杜莎夫人蜡像馆开业。
2013:东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在东京狄克斯海滨购物中心开业。同年,武汉蜡像馆开业。
2014:北京蜡像馆和旧金山蜡像馆相继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