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弄清圣地亚哥之路的渊源,就要从康颇斯泰拉大教堂的修建开始说起。
传说,查理大帝梦见了一个“无头的加利西亚人”,即使徒圣地亚哥。他在空中向查理大帝划出一条星光灿烂的道路,要查理大帝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加利西亚的一个地方。于是,查理大帝在康颇斯泰拉建造了第一个教堂,这里便成为著名的朝圣地,而后远道而来的法国的朝圣者开辟了著名的“圣地亚哥之路”(也被称为“法兰克道路”)。这条路不仅是信徒们通往心中圣地的朝圣之路,更是促进西法两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化交流的纽带,它带给西班牙无尽的财富。圣地亚哥之路仿佛欧洲艺术的长廊,道路两旁的建筑物从法兰西式,意大利式到罗马式,种类繁多,尽揽欧洲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建筑精华。就是这样一条充满传奇色彩和宗教信仰的朝圣者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欧洲议会也把它定为第一条“欧洲文化旅行路线”。
作为西班牙北部最著名的旅游线路,那里还保留了最原始的朝圣习俗——徒步和骑马,当然也加入了新鲜元素——山地车。每年数以万计的人从不同地区、国家,怀着不同目的,踏上这条传奇的朝圣者之路。他们有些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些只是纯粹的旅游者,甚至还有许多人将它作为每年一次的运动计划。每一位完成100公里以上的朝圣者,都可以在到达康颇斯泰拉大教堂后得到一份用古西语书写的证书,以鼓励和赞扬其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
开往春天的大巴
早就对这条传奇的朝圣者之路有所耳闻,到了西班牙自然不能错过去体验一把的好机会,于是趁着西班牙圣周(La Semana Santa)假期约上几位好友踏上旅途。此时的西班牙刚刚迎来春天的脚步,没有夏天的炽热,也没有冬天的严寒,是比较适合郊游的季节。又因为我们的目的地康颇斯泰拉大教堂位于西班牙的加利西亚地区,那里可以说是此时西班牙境内最早可以感受到春天气息的地方:成片成片绿色的牧场,潺潺的溪流,青色的石板路……春天的脚步已经向我们迈进。
带着种种憧憬和幻想我们上路了。8个小时的大巴把我们拉到了加利西亚境内的一个小村落,那里距离目的地还有130公里的距离,这是未来5天内我们要徒步完成的。
加利西亚人的热情
整条朝圣者之路都保留了它几个世纪前原有的风貌。穿过村落和农舍,可以看到这些错落有致的小村落并没有因旅游者的到来而变得商业化,仍然是石墙石瓦,门户紧锁,这或许也验证了许多西班牙人对我说过的“加利西亚地区的人就像那里的天气一样冷冰冰的。”但是,接下来的路途就让我打消这个的疑虑。
由于是第一次来到西班牙的北部,大家都被这里清新自然的美丽景色打动了,不停地四处照相,完全忘了此行的目的。此时我们看到路边一位趴在窗边老奶奶不停地向我们招手,我们也热情地和她打招呼,然后径直顺着大路前进。没走几步远,后面一阵鸣笛声,原来是刚才老奶奶家门口修理摩托车的一个小伙子追了上来,大声对我们说:“你们走错路啦!朝着这个方向是去马德里的!”说完冲我们指了一下刚刚被我们错过的一个路口,那里才是朝圣者们该去的方向。连忙谢过之后,我们赶紧朝正确的方向跑去,为了下次不迷路,还特意在指路牌前合影留念。没想到那个小伙子又回过头来,冲着我们指指小路通向远方的一片树林,意思是那里才是正确方向,原来他以为我们又迷路了。我们不禁感叹加利西亚人的热情。
贝壳——旅途的风向标
说到路标,其实整条圣地亚哥之路都设有相当清晰的路标,让行走其上的朝圣客免去迷路之虞。有时是石碑,有时是金属立牌,有时只以几笔黄漆画成的箭头表示(在法国境内则是用白漆表示)。除了黄色的箭头,圣地亚哥之路上另外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贝壳。它们有些在里程碑上,有些在路标上,有些在酒吧的门楣上,还有很多挂在朝圣者们的背包上。
贝壳对于圣地亚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事实上,圣地亚哥的战旗就是5只贝壳。据传,由一名皮曼特尔家族的骑士跟随圣地亚哥弟子们护送圣地亚哥的遗体到加利西亚去,途中不得不游过一道海湾,他破浪出来时身上爬满了贝壳。自从有了这一传说,贝壳就成了使徒圣地亚哥的象征。朝圣者前往康颇斯泰拉时,都得在海边捡些贝壳,系在帽子和外套上,表示此行的虔诚。沿途也会看到不少的朝圣者们柱着用树枝做成的拐杖,这也可以算是从古至今朝圣的信徒们又一标志吧。于是有些村落里的人家,把捡来的普普通通的树枝打磨光滑,以3欧元一根的价格出售,销量倒也不错。
遭遇春风春雨
加利西亚地区虽然气候寒冷,却很湿润,特别是在春季三四月份,雨水更是西班牙之最,我们5天的行程中就有4天是在雨水中度过的。虽说来之前对此已经有所准备,但令人措手不及的是这里的雨还夹杂着大风,我们带来的雨伞完全派不上用场,第一天俨然成了落汤鸡。再看看周围的人,雨衣是加厚带帽子的,脚下穿着雨靴,包里背着干净的运动鞋,甚至裤子和书包都是防水的,我们也只能自叹不如了。
驿站,朝圣者的港湾
完成一天的行程任务,已是累得动弹不得,还好住的地方还算舒适安静。
从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到西班牙的康颇斯泰拉大教堂,绵绵数万公里,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开始就在沿途为朝圣者们修筑免费的住宿地,如今已经演变成了设施完备、舒适的Alberqu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驿站。因为朝圣者之路所穿越的地区是西班牙的北部,那里的人们大都还保留了传统西班牙村落式的生活,并不具备接待大量外来人口的能力,所以政府就在沿途修建这样的Alberque,由当地人管理,既解决了朝圣者们住宿的问题,也避免了大量外来朝圣者的进入扰乱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的不便。在朝圣者之路的沿途,平均15公里就会有一个Alberque,规模有大有小,视其所在村庄大小而定,一般都是上下铺,一个房间可以睡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每个Alberque都配有洗浴和厨房,厨房里还配有一些做饭必备的调料和餐具。白天赶了一天的路,到了晚上,大家都围在餐厅里,有些喝酒聊天交流经验,有些合伙做饭分享美食,好不热闹。但是Alberque并不是全天开放,在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都是不接待来客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段时间正是赶路的好时间,他们准备免费舒适的住宿是给那些真正的朝圣者,可不是让你来偷懒的。
我非常喜欢住在Alberque,大家同是赶路人,来自四面八方,却在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小村落里同宿一室,感觉实在是微妙。
康颇斯泰拉大教堂做弥撒
经过5天的风雨兼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康颇斯泰拉大教堂。它是世界五大圣地之一,据传史徒圣地亚哥的遗骸现在就埋在大教堂的下面,每次弥撒之后都会十分钟的时间对外开放,人们可以从祭祀坛侧面的入口进入地下参观。但要想看到圣地亚哥的遗骸也不是易事,除了要等到弥撒结束之外,还要排起长长的队伍,往往终于排到你时,结束参观的时间也到了。教堂的设计与欧洲教堂并无很大区别,但在其内部的上方有一个硕大无比的香炉,每次弥撒中间,都会由人用绳索拽住它在弥撒区域的上方旋转,寓意将上帝的恩慈送达到每一个信徒身上。
结束了5天的行程,坐在回到马德里的大巴上,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突然有种回到现实的感觉,失落。一路上的疲惫、坚持,换来的不仅仅是手中的这一份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