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日,香港迪斯尼乐园爆棚,远道而来的游客因被拒迪斯尼大门外而情绪躁动。以“欢乐”和“梦幻”为招牌的迪斯尼乐园,给期待体验欢乐的游客,带来失望和遗憾。
香港迪斯尼总面积仅126公顷,是全球5个迪斯尼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开业之初,香港迪斯尼将游客人数上限定为3万,若人数超过上限,当天便不再接待游客。应该肯定的是,这一安排是负责任之举,保障游客安全,保障服务质量,是对游客、对消费者最大的负责。
但是,将持合法票前来的游客(多时近千人)拒之门外,怎么说也是一种商业违约,而且也是对游客的不尊重。作为一家国际性大企业,迪斯尼数十年的运营经验,在香港似乎瞬间被颠覆。
此间舆论普遍认为,香港迪斯尼拒游客于门外引发的风波,反映出香港迪斯尼管理上的问题,反映出香港迪斯尼仓促推出的6个月有效套票而管理失控,反映出管理层的应对失误。但是,风波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专业人士认为,香港的“米老鼠”没有真正“中国化”、“本土化”,是其“欢乐”变味的根本原因。
据悉,迪斯尼董事长迈克·艾斯纳·沃特曾表示,他最大的梦想是进军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有2.6亿15岁以下的儿童,和美国人口相去不远。香港迪斯尼乐园表示,他们的目标对象三分之一为中国内地的游客。也就是说,预期首年560万游客中有近190万来自内地。为了吸引内地客人,香港迪斯尼费了不少心思:
作为建在中国的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香港迪斯尼设计和推广都考虑了中国特色: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园林“移步换景”的理念。开园仪式,传统舞狮表演体现中国风味;农历狗年新春,米奇、米妮、布鲁托等迪斯尼明星身着传统的中国服饰拜年;乐园大门上有中国春联,餐厅内有中国口味……甚至,为了贴近内地消费水平,香港迪斯尼的票价也是全球迪斯尼最便宜的。
然而,在最关键的游客人流安排方面,香港迪斯尼却忽略了内地因素,忽视了内地消费文化特点,于是就表现为对内地消费者的漠视。
|
香港迪斯尼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