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随着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的展开,一股“红色旅游”热在许多国家兴起。在中国,“红色旅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旅行社正在积极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如果他们能够利用这一有利的时机把“红色旅游”这一主题拓展到出境游中,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让旅游者增长了海外旅行经验。业内人士认为,出境游“红色旅游”线路如果能以平实的价格和新鲜的内容出现,把一个个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则一定会引起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的中国游客的兴趣。出境游中充斥粗泛化和平面化的线路产品的状况也会因此而得到改观。
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假日旅游博览会上,俄罗斯的一家旅行社打出了“红色旅游”的招牌。在他们递给观众的红色资料夹中,包含了多条俄罗斯“红色旅游”的线路,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和阿芙罗尔号巡洋舰等中国游客熟悉的景点名字,都不免让他们有“眼前一亮”并“心中一动”的感觉。“红色旅游”的创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今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类旅游线路产品的发展潜力远非任何旅行社企业倾自身之力自主开发的线路产品所能相比。因而,我们有理由对“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做出期待;旅行社企业并应该以深度关注、巧妙包装来开发出更多的“红色旅游”产品。
我们亟须对”红色旅游“的市场潜力进行深入透析,尝试进行多方面拓展。比如,研究并考虑将“红色旅游”引入到出境旅游的产品制作当中。
“红色旅游”产品具有向出境游扩展的可能
显而易见,“红色旅游”的始创初衷,并不是单纯的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而是一类旅游线路产品。从旅游线路产品的角度对“红色旅游”的命题进行产品分析,我们不难从其产品特质上观察到其向出境旅游领域接续发展的可能。
在外部存在形式上,“红色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并无二致,符合旅游线路产品的诸项入门规则。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红色旅游”的国内游成型线路产品当中,均已经有所体现。
除了与国内游的行程的差异、售价的不同之外,“红色旅游”也并不会存在太多的障碍。出境游中“红色旅游”丰富的内容以及蕴含的张力,也许会使人们对这一产品更增添一份可持续发展的期待。
历史是“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类型产品形式,尤其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是构成其主体的基本素材。事实上,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从来就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际革命的血脉联系无法割裂开来。人们熟悉的中国现代史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句话,就诠释了这样的一种意义。而此话的前半句,其实就完全可以成为“红色旅游”向出境游领域拓展的亮点。
当然,“红色旅游”在出境游领域中开拓也应当拥有一些新的思路。在国内游中,无论是在构造上设计为追溯红军长征或新四军转战,还是在形式中安排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主要都是以追寻中国现代革命历程、领略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来进行的,有多年来政治思想教育打下的基础和人们熟悉的人物事件融入其中。
不可否认,出境游中的“红色旅游”
先天便缺少了这方面的便利。因而,“红色旅游”要想在出境游中进行拓展也并非意味着可以进行简单的国内游向出境游的平面推移,而要在创意上更加巧妙、合理,并能与目标客户群体的心理分析积淀和心理需求发生相应的碰撞。
产品设计应以“溯源”为主要思路
国内游中“红色旅游”产品虽然已然很多,但多数采用的都是较浅显的结构,以主题鲜明的“明白说教”方式进行的。从总体印象来看,产品的平面化较为明显。出境游中的“红色旅游”产品则应该尽量避免这些不足。“旧产品+新标签”的简单制作形式是无法使产品获得很好的市场效果的。
从产品的长期发展来考虑,出境游的“红色旅游”产品应更多的注重于内容的创新和“体验式”的形式。可用于“体验式”构造的元素在出境游当中极为丰富,仅仅是把“红色溯源”作为其中一个支点,就会涌出许多新奇并饱满的内容。
这种“溯源寻脉”的思路在欧洲线路上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德国的旅游行程中是否能安排马克思的家乡特利尔,比利时的行程中能否增加布鲁塞尔的天鹅咖啡馆(那里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开山之作《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之地),而法国行程中“红色”的看点就更多了:拉雪兹公墓、巴黎公社墙,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者早期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地方等等,都会如散落的珍珠一样等待“红色旅游”这样的主题旅游来进行有机穿连。
再譬如,俄罗斯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阿芙罗尔号巡洋舰、莫斯科郊外的列宁住处等等,作为可以触摸的历史和可以凭吊的遗迹,点缀在线路之中,也完全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一抹亮色。
对历史的“溯源寻脉”,在心理学分析上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通过对游客心理分析可以让我们确信这样的依据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十分充分。进入出境旅游市场的人,往往会是以一种模糊状态面对目的地和产品的选择。一些细微因素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人们更倾向于线路产品中能有与自己的知识点相呼应的地方,即产品一定不是完全生疏,对其中熟悉或较熟悉的一些景点或者涉及到的故事,应有一种感应呼唤(即使这样的感应呼唤是微弱的)。
只有融入了这样的思想设计,才真正有可能引起游客的共鸣与好奇,产品才有可能会被受众欣然接受,取得较好的销售成果。
出境游的游客中,一大批是中青年
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与自己受到的教育相呼应的地名、人名出现在行程之中。
不必说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即使是《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迪埃等名字也足调动这些游客的兴趣,甚至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思考再做延伸,在巴黎郊外的拉雪兹公墓里,中国游客低声吟唱起《国际歌》“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熟悉曲调时,每个人都会感到一种青春激荡。
毫无疑问,与红色旅游相关联的这些元素如果能够出现在出境游的线路产品当中,对赴欧洲旅游的中青年游客来讲,会凭添一种无法比拟的吸引力。
这样的一种“红色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国际共运史”的考察活动。从产品的吸引力角度来看,“红色”在整个的旅游行程当中,只应当是“红点”而并非是红线。“红点”之间是经过智慧的巧妙编织,更容易被人接受;而“红线”则如同军事作战地图,过于冰冷生硬的感觉则多半会使受众产生心理的隔阂。
在跋涉拉练式的“欧洲8国游”和“欧洲10国游遭到媒体讨伐和游客厌弃之后,纯休闲度假的豪华欧洲游也会因与国内的真实消费水平存在较大距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与中国的多数普通游客无缘。市场中的出境游“红色旅游”线路如果能以平实的价格、“红色溯源”的主题叩击人们的心扉,则一定会引起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的中国游客的兴趣,出境游中充斥的粗泛化平面化的线路产品的状况也会因此而得到改观,变得丰富而且生动起来。
“红色旅游”市场前景看好
主题旅游类型的“红色旅游”,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类“怀旧旅游”。逝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讲述起来远比今天世界的故事难度大得多。出境游中的“红色旅游”如需推向市场,仅仅是其中可能涉及到国际共运史中诸多人物姓名和历史事件,就会让旅行社非下一番苦功不可。如果一家旅行社要来做出境游的“红色旅游”文章,就必须认真对待、下真气力才行。
一个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运行了多年的规律表明,旅游线路产品中的怀旧旅游比泛泛的都市走马观花旅游往往会更能激荡人们的心灵,因而更容易成为长销的产品。选择了这样的旅游线路产品,参加过这样的旅游团,游客所获得的心灵收获也会远比走马观花式样的旅游要多。
因此,我们不必太多的为出境游的“红色旅游”产品的销路而担忧。中国社会中的老年一辈人将会是热切关注此种产品的问世并热情参与其中的中坚力量。对于这些人来说,去巴厘岛海边晒太阳,或者是到香港去挤在人堆中逛街采购,远比不上参加到欧洲去的“红色旅游”吸引力强;今天成长起来一批的头脑活跃、勇于思索的年轻人,也会对这样的产品进行追捧。在金钱和时间尚未富裕到可以不加盘算的时候,增长学识的“红色旅游”会比单纯的度假旅游更容易进入他们的视野。
尽管市场前景良好,但在这里需要提醒“红色旅游”出境游产品开发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出境游中的“红色旅游”产品,应当是以大众旅游为主打对象,而不应是局限在小范围内。国内游中出现的那种在外部形式上追求险峻、凌厉的探险、猎奇的“红色旅游”,其实已经是些微偏离了“红色旅游”的主线。出境游中“红色旅游”设计,应尽量避免再出现这样的人为意识偏差。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